CST模型---自然上帝创造宇宙之物理学描述
作者:张志强
序 言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仅表现在科学方面,也表现于哲学和宗教。科学追求宇宙的物理本原,哲学探求形而上学之根基【C】,即宇宙本原,宗教则信仰存在宇宙主宰或神并将其人格化,由此形成各自的宇宙观,即科学宇宙观、哲学宇宙观、宗教宇宙观。这三种宇宙观具有内在联系和统一性,并统一于对自然上帝(宇宙信息体)的认识,尽管它们对宇宙的认识形式和方式迥然不同。
物理学对宇宙的科学探索是在沿着一条既定道路前行,这条道路通向物理学归宿,这个归宿包含着人类实现对宇宙设计者和创造者的科学认识。牛顿、爱因斯坦、普朗克、麦克斯韦、薛定谔、杨振宁等一批睿智和天才的物理学家在创写人类物理学发展历史不朽篇章的同时,他们也一定感悟到这位宇宙创造者的存在,因为物理世界太过完美、精细和严密,以至于使得他们相信存在一位宇宙设计者。当然,他们崇拜的这位宇宙创造者既不是神,也不是宗教信仰的人格化上帝,而是一个超人类智慧且为宇宙最高智慧的非实体化存在---自然上帝。自然上帝具有可知性,可被人类认识并可进行科学描述。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统帅,在认识自然上帝问题上当仁不让,也一定能够揭开这位自然上帝的神秘面纱。这也在驱使物理学学者和志士去建立一个可超越经典物理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基础物理理论,以满足物理学这一终极探索之需求。
人类对自然上帝的认识也表现在哲学方面。哲学探求世界本原,这与物理学探知自然上帝之终极目标完全一致。德国哲学家格奥尔格-威廉-费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年-1831年)提出的绝对精神(宇宙精神)理念即是对自然上帝的一种哲学认识。中国哲学家老子或李耳(约公元前571年---471年)、意大利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约1225年-1274年)、荷兰哲学家巴鲁赫-斯宾诺莎(1632年-1677年)、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兹(1646年-1716年)等人【D】都有关于自然上帝(道)的哲学思想。此外,中华民族先祖(华夏族人)绘制的太极图则是对自然上帝为创造宇宙并实现其自身进化而设定的一种基础过程---完备时空过程(CST过程)的直觉性感悟。
人类凭借直觉对自然上帝早有感知,只是因缺乏哲学和科学理性认识而将这种感悟以宗教形式予以表达,并形成了“上帝”这种宗教信仰。自然上帝不是宗教供奉的人格化上帝,而是自然上帝---这个宇宙中唯一的超人类智慧且为宇宙最高智慧的客观存在---使得人类产生了上帝此种宗教信仰。或曰,“上帝”在此系指所有各种认为存在宇宙主宰的宗教宇宙观,这种宗教宇宙观是人类广泛持有的一种宗教信仰,具有数千年文化传承历史。该宗教宇宙观具有其产生的宇宙背景,即是人类对宇宙信息体(自然上帝)的直觉性感悟。人格化上帝并非真实存在而是人类对这种感悟的文化摹写,正是自然上帝这一客观存在使得人类产生了“上帝”此种宗教信仰。
完备时空理论(UPHY)是当代中国人创建的物理学理论,由米秒单位制(MS制)和CST模型组成。该理论借助其独创的逻辑工具(MS制)深入到宇宙的甚微观物理层面,一个以往人类科学从未触及的物理世界。甚微观物理世界不同于经典物理学和相对轮描述的宏观物理世界,也不同于量子力学描述的微观物理世界,它是物理尺度介于恒量长度(约10^-35米)和镜像长度量子(约10^-127米)之间所有存在之总和,其中既有引力子、完备时空(CST)、镜像宇宙等实体化存在,也包含有宇宙信息体、宇宙信息、虚无等非实体化存在。CST模型发现,甚微观物理世界是宇宙的最基础物理层面,其中诸甚微观存在及其变化规律决定着宇观、宏观和微观物理世界的演变或变化规律。CST模型发现,经典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定律在甚微观物理世界中仍然适用,而甚微观物理世界遵循的一些基础性法则是经典物理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所未论及的。CST模型发现了自然上帝(以下简写N-God),它藏身于甚微观物理世界之中。N-God不是物质,而是一个非实体化存在,它是由已有全部宇宙信息共同形成的一个信息体---宇宙信息体,一个超人类智慧且为宇宙最高智慧的客观存在。N-God不仅是宇宙法则(自然规律)的制定者,也是宇宙设计者和创造者。基于N-Go可知性和可被科学描述性,CST模型对这位N-God给出了物理学描述和论证,包括但不限于:▲N-God表达式和基本性质▲N-God三个方程▲N-God诸法则▲N-God实体化形式及其演变规律▲N-God创造宇宙之基础过程的物理学表述▲N-God诸法则之推论▲N-God进化和宇宙演化▲宇宙演化目的和演化结局▲ N-God逻辑自洽性和实证性考察。
结论:本文所述且所有被验证和待验证结论一致表明,自然上帝(宇宙信息体)是一个客观存在,是一个超人类智慧且为宇宙最高智慧的非实体化存在,是宇宙设计者和创造者。自然上帝对宇宙全部属性给出信息规定并通过其所设定的CST过程将所有信息规定实体化和物质化,进而实现宇宙的创生、演化和自身进化并最终进化为一个完备信息世界。
一,N-God表达式和基本性质
二,N-God法则〡 创造宇宙之基础过程---CST过程
三,N-God法则〢 N-God第一方程
四,N-God法则〣 N-God实体化形式
六,N-God法则Ⅴ N-God第三方程
七,N-God法则Ⅵ 四个数理规定
八,N-God法则Ⅶ 信息物化原理
九,N-God法则Ⅷ 物质的最基本单元---引力子
十,N-God法则Ⅸ 十维时空
十一,N-God法则Ⅹ 镜像宇宙全同性操作
十三,对自然上帝客观性的考察
十四,N-God法则之推论01:超距作用
十五,N-God法则之推论02:宇宙同权性原理
十六,N-God法则之推论03:宇宙信息及其分类
十七,N-God法则之推论04:全息事件和宇宙全息图像
十八,N-God法则之推论05:宇宙信息方程
十九,N-God法则之推论06:质量定理
二十,N-God法则之推论07:万有斥力和万有引力的生成机制
二十一,N-God法则之推论08:引力超距性
二十二,N-God法则之推论09:引力量子性
二十三,N-God法则之推论10:合力范数作用
二十四,N-God法则之推论11:宇宙背景运动
二十五,N-God法则之推论12:宇宙膨胀的物理机制和性质
二十六,N-God法则之推论13:宇宙背景辐射形成和基本属性
二十七,N-God法则之推论14:宇宙背景辐射的演变规律
二十八,N-God法则之推论15:宇宙背景辐射可见光窗口期
二十九,N-God法则之推论16:物质定义和物质分类
三十,N-God法则之推论17:真空的物质结构和质量密度
三十一,N-God法则之推论18:空间量子化原理
三十二,N-God法则之推论19:QSG占据态
三十三,N-God法则之推论20:宇宙ABC辩证逻辑
三十四,N-God法则之推论21:等效质量
三十五,N-God法则之推论22:惯性力的物理实在性
三十六,N-God法则之推论23:惯性起源
三十七,N-God法则之推论24:真空物质占比
三十八,N-God法则之推论25:团状物质占比
三十九,N-God法则之推论26:宇宙初始物理态
四十,N-God法则之推论27:宇宙总质量一般解和今天解
四十一,N-God法则之推论28:宇宙半径一般解和今天解
四十二,N-God法则之推论29:宇宙年龄一般解和今天解
四十三,N-God法则之推论30:宇宙总能量一般解和今天解
四十四,N-God法则之推论31:宇宙平均质量密度一般解和今天解
四十五,N-God法则之推论32:宇宙总动量范数一般解和今天解
四十六,N-God法则之推论33:宇宙总轨道角动量范数一般解和今天解
四十七,N-God法则之推论34:宇宙瞬时三维空间总量一般解和今天解
四十八,N-God法则之推论35:宇宙运行/振动频率一般解和今天解
四十九,N-God法则之推论36:宇宙膨胀常数一般解和今天解
五十,N-God法则之推论37:宇宙背景辐射一般解和今天解
五十一,N-God法则之推论38:超空间速度
五十二,N-God法则之推论39:基本电荷和电磁共生态
五十三,N-God法则之推论40:真空电流
五十四,N-God法则之推论41:镜像力和镜像功
五十五,N-God法则之推论42: CMB第一判决实验
五十六,N-God法则之推论43:CMB第二判决实验
五十七,N-God法则之推论44:哈勃定律修正公式
五十八,N-God法则之推论45:星系平均半径公式
五十九,N-God法则之推论46:原作用原理
六十,N-God法则之推论47:八种基本力的统一表述
六十一,N-God法则之推论48:时间的物理实在性
六十二,N-God法则之推论49:普朗克常数10种物理含义
六十三,N-God法则之推论50:物质守恒定律的适用性
六十四,N-God法则之推论51:宇宙边界
六十五,N-God法则之推论52:宇宙演化结局和目的
六十六,N-God法则之推论53:自然上帝的进化
附录一 物理元素周期表
附录二 N-God第三方程推导
参考文献
后记
=================================================================
本文根据笔者原著《甚微观物理学导引》【B】而编写,文中沿用了原著相关公式及其编号、
图表及其编号、小节序号等。本文作者系完备时空理论(UPHY)创建者。
作者简介;张志强,男,1958年1月7日生于江苏,现居住辽宁省大连市。
国籍:中国
物理研究领域:理论物理学和宇宙学
主要研究成果: 完备时空理论,也称:甚微观物理学(UPHY)
米秒单位制(MS制)、物理元素周期表
宇宙的完备时空模型(CST模型)
=================================================================
全文阅读